So said,so done.

盗梦空间 五层梦境六种现实术语全解析

核心提示:当《盗梦空间》电影结束,演职员表出现,音乐响起的时候,很多观众没有像平常那样马上起身离开,而是耐心地等待着。这个名字来源于诺兰早期影片《追随》中的角色,这个中世纪英语人名的含义是lump,有数学上“归并”的意思。   

文/电子骑士 许涯男 巩晓莉
  
  当《盗梦空间》电影结束,演职员表出现,音乐响起的时候,很多观众没有像平常那样马上起身离开,而是耐心地等待着。他们期望在最后能看到点什么,好解释清楚结尾的陀螺到底停下来没有,整个故事到底是个美梦还是噩梦。很多人还会在回去的路上和同伴展开争论,分析影片中的种种问题和细节。这大概就是诺兰导演的电影的魅力吧。到底图腾是怎么回事?影片涉及了几层梦境?哪些细节暗示了结尾的真相?脱离梦境为什么需要如此麻烦的手段?在最下面一层的梦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在这里为您做一次彻底的谜团解析。





五层梦境 六种现实
  
  没错,梦里套梦这个点子不是《盗梦空间》第一个提出来的,《红辣椒》《全面回忆》等影片都涉及到了梦中梦的概念,但诺兰却是把这个概念展现到了最极致的导演。整部影片可以看做是构造了5层梦境,每层都有其独特的物理规律和心理时间。加上电影观众的参与,可以说《盗梦空间》展现了6种基于意识的时空。





莱昂纳多
  
  莱昂纳多近年来演出的角色大都苦大仇深、焦虑抑郁,《盗梦空间》中的柯布一角几乎就是《禁闭岛》中的杀妻精神病人的重现。
  
  第一种现实:电影中的现实
  
  下一层入梦地点:从悉尼到洛杉矶的飞机上。
  
  这是电影的故事和逻辑基准层。在这个层面上,主人公柯布无法回到美国和孩子见面,于是不得不为齐藤工作,率领团队以富二代罗伯特·费希尔为目标,展开 “植入想法”的行动。当然也有人质疑这一层,认为整个电影可以看做是柯布的一个梦,没准就是他的团队为了让他摆脱妻子梅尔的阴影而制造的。这种说法虽然有趣,但缺乏足够的事实和细节支持,何况这一层是整个5层梦境的基础,如此过度阐释会让影片失去根基,这是导演诺兰不愿看到的。
  
  第二种现实,第一层梦境:下着大雨的优素福之梦
  
  下一层入梦地点:优素福驾驶的车上。
  
  这是柯布展开行动的第一层梦境,梦的主人是药剂师优素福——你会看到,刚进入梦境时,同伴们向他打趣:“开始做梦前也不上个厕所”“他就是一看见免费香槟就忍不住”。在这层梦境中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那辆凭空开来的火车来自于男主角柯布的潜意识,因为他无法控制它。凡是盗梦者都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潜意识,这一点在柯布带建筑学院的学生小萝莉阿里阿德涅进入她的梦境时已经展示过了。一个训练有素的盗梦者在把自己的头脑当做盗梦空间使用时,他会控制自己梦境中的防御者,不对进入梦境的人进行本能的攻击,以便顺利完成盗梦使命。但是由于柯布对亡妻梅尔念念不忘,加之他曾经很多年深入最下层的“混沌边缘” (Limbo),使他经常无法控制自己梦境中的防御者,梅尔就成了一个梦境破坏者——这其实是柯布潜意识想留在梦境和梅尔相伴的表现。
  
  第三种现实,第二层梦境:以酒店为背景的亚瑟之梦
  
  下一层入梦地点:528房间。
  
  在这一层梦境中,柯布非常巧妙地告诉了目标人物费希尔他就在梦中,并利用这一点让他放下戒备,随自己进入下一层梦境。这一层的目的就是减轻费希尔的警惕,为下一层中给他植入思想做准备。由于在上一层的优素福之梦中,武装的防御者始终紧追不放,这个亚瑟之梦变得很不稳定,不但气候突变,而且重力也随着上层做梦者姿势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有一个无法解释的硬伤,即为什么只有这一层梦境中的重力会产生变化。我们看到,当亚瑟摆弄着失去重力的同伴们时,下一层的人却丝毫不受影响,哪怕是爆炸的电梯里重新产生了重力的时候。
  
  
  
  《盗梦空间》海报
  
  第五种现实,第四层梦境:悬崖岸边的城市,柯布与梅尔建成的混沌边缘。
  
  事实上这一层不算严格的梦境,只是柯布的潜意识而已。我们会发现诺兰的设计与已知的梦境概念很不一样:一般人都认为梦境是非理性的,混乱无序的,超现实的,就好像《入侵脑细胞》里的画面一样。但在诺兰的设定中,梦境都是理性、明确、条理、现实的,而种种非现实的混乱的东西都隐藏在潜意识层或者叫阈下意识层(subliminal consciousness)。这一层的意识往往蕴含着原始的本能和冲动,虽然不能被自我识别出来,却占据了意识的绝大部分。在第三层梦境中,梅尔杀死了费希尔,本来已经导致了任务失败,但阿里阿德涅忽然明白了,如同柯布当初的考试给她的提示一样,梦境其实是一种非欧几何结构,而不是“现实”中的欧式几何结构。换句话说,《盗梦空间》中的梦境其实是一个封闭的圆形,而潜意识世界,也就是所谓的“混沌边缘”能够和所有层的梦境同时接触!齐藤死后进入了混沌边缘,第三层梦境中费希尔死后也会进入混沌边缘。所不同的是,费希尔当时还没有完全死去,只是在垂死状态。于是阿里阿德涅想到可以进入混沌边缘,找到费希尔,然后通过伊姆斯在第三层梦境中电击费希尔的方法让他暂时复苏(这就相当于“踢醒”kick),然后在混沌边缘中杀死费希尔就能让他回到第三层,进入最后的救赎房间……紧接着,几层梦境同时开始踢醒阶段,通过这种协同踢醒(Synchronize a kick)让众人穿越三层梦境醒来(阿里阿德涅、柯布、齐藤则要从四层梦境中醒来)。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柯布、阿里阿德涅先进入了第四层梦境,阿里阿德涅以“坠落kick”的方式与费希尔返回第三层梦境。柯布则被梅尔杀死,进入混沌边缘,在这里找到齐藤,两人自杀,返回现实——从悉尼到洛杉矶的飞机上。其实拆解出N层或N+1层梦境对片子无伤大雅,诺兰就是想用这种智力把戏将观众玩转,进而对他五体投地。
  
  第六种现实,第五层梦境:观众之梦?诺兰之梦?
  
  听到结尾放演员表时响起的歌声了吗?那就是影片提醒梦中人准备醒来的音乐,法国女歌手埃迪特·皮亚芙(Edith Piaf)的《不,我无怨无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这歌声一起,显然是暗示你其实也在一个梦里,就不知道该说成是观众之梦呢,还是我们一起进入了诺兰的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层意思其实只是个噱头,令观众和电影作者诺兰的关系更加紧密且暧昧而已。






片中最让人震惊的场景之一:高楼和路面折叠掀起,铺天盖地
  
  梦之术语全解析
  
  虽然诺兰把故事讲得很清楚,但影片中还是有很多关键词语会影响观众的理解,而另一些则隐含深意,匆匆放过会大大减低你的观影乐趣,也会令你对影片的思考劳而无功。
  
  盗取想法
  
  即进入他人的梦境(或者把他置入你设计的梦境)得到他的思想和秘密。
  
  混沌边缘
  
  Limbo本是基督教词汇。在《神曲》中Limbo位于地狱的最外围,荷马、苏格拉底等古圣先贤都在里面,和地狱中人一样永远没有升入天堂的希望。比那些因为犯了错而在炼狱中受折磨的灵魂还惨,那些灵魂最终还是可以升天的。这里是潜意识的世界,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永恒。一般人在这里只有思绪碎片,无法形成真正梦境,所以齐藤在混沌边缘的形象及周边环境就是影片开始时柯布设计的梦境,位于一座日式城堡中。打破这个特殊梦境回到现实的办法就是自杀或被杀。丧失记忆的齐藤以及主动放弃现实的梅尔都不记得这方法了。只有柯布,因为他是混沌边缘的创始者,同时他得到了梅尔创造的陀螺,能够保持某种程度的清醒。即使这样,也是齐藤无意的一句话才点醒了柯布,让他记起了来此的目的。
  
  
  
  女主角Ellen Page
  
  其他象征
  
  诺兰在影片中大量涉及了建筑学、数学、心理学、神话宗教等概念,其内容之庞杂使笔者无法一一指认出来,这里只列举几个,也希望让它们成为刺激你思考的一种Inception!
  
  这个名字来源于诺兰早期影片《追随》中的角色,这个中世纪英语人名的含义是lump,有数学上“归并”的意思。
  
  与亚瑟王同名。
  
  阿里阿德涅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她是国王Minos的女儿,也是和特修斯相爱的女神,曾给了情人一个线团,帮助他走出迷宫。
  
  在法语中(注意诺兰特意选择了法国演员玛丽昂·歌迪亚来饰演这个角色)这个词是“疾病”和“不适”的意思。可以引申为某种坏的东西。
  
  影片中费希尔脱口而出的一串数字,柯布利用它设计了第二层的房间号。至于这串数字是不是像《迷失》中的4、8、15、16……那样有什么古怪的说道,则还没有发现。
  
  很多人看过亚瑟设计的那个循环楼梯,都会想到莫比乌斯环。但这是不正确的。莫比乌斯环的关键意义在于其拓扑结构,也就是空间折叠。影片中的楼梯其实来源于荷兰著名图形艺术家、错觉大师埃舍尔(M.C. Escher)。尤其是名为《上升与下降》(Ascending and Descending)和《无限楼梯》(The Infinite Staircase)的两幅埃舍尔画作非常著名,常以惊人的意象探索视觉错觉、建筑、数学和哲学等问题。埃舍尔曾说:“在我的作品里,我想证明,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秩序井然的世界里,而不是一个漫无标准的混乱世界,虽然它有时候看来如此。”从诺兰对梦境的理解来看,显然他遵循埃舍尔的思路去拍摄电影。
  
  其实,哪怕你对上面这些所谓的专业知识和密码全无概念,《盗梦空间》一样可以看得很刺激。这部堪称头脑体操的优质大片令观众置身梦境、high足两个小时,只要尽量别过度阐释就好。毫无疑问,《盗梦空间》与如今通行的大片完全不同,有人甚至把它和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相提并论。不是说《盗梦空间》已经达到了这般高度(事实上诺兰为了观赏性和通俗性做了很多妥协),而是说两人都有种以电影为思想实验的态度。《盗梦空间》是否神作其实并不重要,它带来的“电影可以这样拍”“电影可以讲这样的故事”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同时《盗梦空间》也告诉我们,永远不要低估观众的理解能力。只要认真去拍的电影,永远有人想看,有人会懂。
  

<>br/
说说看——这是第几层?
  
  关于《盗梦空间》的若干趣话
  
  《盗梦空间》引进国内号称一刀未剪,主要原因是实在不知道从哪里剪起。对此,我深信不疑。
  
  某位著名影评人在微博上说,《盗梦空间》影片出完字幕后,会响起陀螺倒下的音效。很多人信了,于是不少观众在全片放完出字幕时依然不肯离场,就为了听一下“终极音效”。结果没人听到。导演诺兰如果听说这事儿,应该感觉很欣慰,能让观众如此纠结的电影结尾,一年也出不了一个。
  
  今晚去看《盗梦空间》……在全场肃静的环境下,突然发出一阵集体的笑声……但并非是剧情的需要,而是有一位仁兄突然发出一阵猛大的鼻鼾声,声音之大几乎能覆盖电影的原声发音,引发一场爆笑……当然也包括我…… ha ha ha……
  
  《盗梦空间》为大伙解开了一个谜——为什么禹晋永博士那么热爱西太平洋大学?原来是有盗梦师曾给他植入了一个IDEA。
  
  国外朋友解读《盗梦空间》:短时间内吸食大量K粉并导致昏厥的人,会进入一个类似的幻觉:一个拥有奇异建筑群的异次元空间,这个空间重力略低于地球,时间停止,或者流动极其缓慢,幻觉异常清晰,甚至能感受到空气的温度与湿度。这空间被称为:King洞。在《盗梦空间》中,这个空间为称之为:Limbo。
  
  《泰坦尼克号》里莱昂纳多对露西说:If you jump,I jump!《盗梦空间》里莱昂纳多对梅尔说:If you jump,I will not jump with you!你看,男人成熟后,就不会再相信爱情这回事了。
  
  《盗梦空间》的想象并非无依据。刚读到记者曹玲采访几位美国神经学、心理学科学家所写的文章,称现在医院里常见的核磁共振扫描仪,其实已经在扮演“盗梦机”的角色。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已经持续了15年将扫描数据转为图像的实验,称该实验为“读心术”,已有初步成果。
  
  看《盗梦空间,》某人听小道消息说最后一定要坚持看完字幕,之后会有真正结局。于是端坐不动,忍耐数分钟之久,看四周寥寥数人,估计都是怀着同样期待。可是一直到清扫人员把我们赶走也什么都没看到。大家大呼上当。后来和孙甘露老师谈及此事,甘露微笑道,真实结局确在字幕后,不过不是画面,而是……
  
  诺兰表示没有听说过今敏,也没有看过他的作品,目前还没有机会和他见面,但很多人都和他提到今敏,所以现在对今敏和他的作品很感兴趣。
  
  《盗梦空间》后遗症,挑战脑神经片单:《移魂都市》《异次元骇客》《恐怖游轮》《搏击会》《十二宫》《禁闭岛》《七宗罪》《生死停留》《死亡幻觉》《非常嫌疑犯》《八面埋伏》《致命ID》《时空线索》《暖暖内含光》《2001太空漫游》《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鼹鼠》《死亡密码》《妙想天开》《银翼杀手》《穆荷兰道》《蝴蝶效应》《记忆碎片》《全面回忆》《两杆老烟枪》……
  
  我一直觉得彩蛋有两个:1,旅馆房间是491,但是字幕偏偏打成419!2,第三层梦里那个CS碉堡式的东西墙上写着CCTV?我没看走眼吧?
  
  CCTV的意思是闭路电视,一般是指监控系统,《碟中谍3》等片都有提到。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杂七杂八 and tagged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被标记为 *

*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验证码